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说园区

逆势上扬!1-8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时间: 2024-09-24 17:40 |来源: |浏览量:|字号:

迎难而上、全力拼抢,园区以项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2024年1-8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9.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38.39%,高技术利用外资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稳外资普遍面临巨大的压力下,实现逆势上扬,保持高位增长。


园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努力抓好项目大项目,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引进规模型创新型优质项目,鼓励高技术投资、新发展模式,引育项目和人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年1-8月,园区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874亿元,投资总额和开工率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园区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众多投资规模大、创新功能优的项目纷纷落地,形成集聚带动效应,成为园区迈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龙头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吸引了罗氏、丹纳赫、参天、飞利浦、雀巢等一批跨国医疗医药健康企业持续投资加码;奥林巴斯、巴可、英特格拉、伯乐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首次布局;强生、飞利浦、贝朗、碧迪等一批跨国企业先进产品全球同步上市。


在集成电路等领域,通富超威、矽品、嘉盛、京隆、群策、住友电木、力森诺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增资扩产、加快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及绿色产业等领域,博世、空客、博格华纳、泰科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前沿技术本土研发、加强战略布局。


在装备制造领域,蔡司、日立仪器、SEW、IHI寿力、大金、卡赫、友达光电等企业投资新厂、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提升产品产能。


加强各领域合作,妥思、SW、康德瑞恩、英特诺、阿普塔、康美包等企业设立研发制造及亚太总部;安踏、欧莱雅、阿迪达斯、松下等强化供应链布局,设立智能运营中心或销售贸易总部;新加坡淡马锡、吉宝、盛裕、凯德等头部企业与园区在生命科学、绿色数码、产业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前瞻性、高质量合作项目。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跨国投资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园区招商系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深入钻研、主动谋划,积极争取、着力推动,发挥牵引带动作用,跑出“逆势上扬线”,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开发建设30年来,园区探索形成了“专业、协同、创新、亲商”的招商体系,发挥招商亲商领导小组、产业项目会商小组、重点招商项目建设指挥部、专题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各功能区、各部门积极联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推动项目引进推进,企业扩产投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引进培育一批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创新型项目,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获评国家级经开区投资促进优秀实践案例、联合国贸发组织“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

园区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研判,推进精准招商优化亲商服务,鼓励探索创新。围绕“623”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分析和图谱研究,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引育产业引领型项目,形成产业支撑性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持续搭建海内外平台,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地设立国际商务合作中心,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依托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平台,设立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协助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合作、市场拓展、投资并购及返程投资,提供集成化、专业化服务,加快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向开放格局。通过专业服务、以商引商、招投联动、并购整合,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等,开拓项目渠道,支持企业发展。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主动、靠前、创新服务,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聚焦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特殊物品进出口、生物药分段生产试点、外资医疗机构、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医疗产品注册、国际人才引进、数字绿色发展等领域推进制度创新。 

园区坚持内外资并举、引进招商和引育扶持两条路并行,聚焦含“新”量高的央企、民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全产业链推进项目招引培育,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促进大中小、内外资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擎”。


新项目的落地为园区增产稳产、延链强链、创新升级、人才集聚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园区优质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认可。站在开发建设三十周年的新起点,园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继续加快引进一批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引领型项目,全力做好建设运营开工开业服务,继续用好中新合作、开放创新、自贸区等平台,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创新和更高质量发展。

编辑 唐晓雯
2024年9月24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逆势上扬!1-8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时间: 2024-09-24 17:40 |来源: |浏览量:|字号:

迎难而上、全力拼抢,园区以项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2024年1-8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9.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38.39%,高技术利用外资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稳外资普遍面临巨大的压力下,实现逆势上扬,保持高位增长。


园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努力抓好项目大项目,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引进规模型创新型优质项目,鼓励高技术投资、新发展模式,引育项目和人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年1-8月,园区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874亿元,投资总额和开工率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园区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众多投资规模大、创新功能优的项目纷纷落地,形成集聚带动效应,成为园区迈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龙头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吸引了罗氏、丹纳赫、参天、飞利浦、雀巢等一批跨国医疗医药健康企业持续投资加码;奥林巴斯、巴可、英特格拉、伯乐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首次布局;强生、飞利浦、贝朗、碧迪等一批跨国企业先进产品全球同步上市。


在集成电路等领域,通富超威、矽品、嘉盛、京隆、群策、住友电木、力森诺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增资扩产、加快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及绿色产业等领域,博世、空客、博格华纳、泰科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前沿技术本土研发、加强战略布局。


在装备制造领域,蔡司、日立仪器、SEW、IHI寿力、大金、卡赫、友达光电等企业投资新厂、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提升产品产能。


加强各领域合作,妥思、SW、康德瑞恩、英特诺、阿普塔、康美包等企业设立研发制造及亚太总部;安踏、欧莱雅、阿迪达斯、松下等强化供应链布局,设立智能运营中心或销售贸易总部;新加坡淡马锡、吉宝、盛裕、凯德等头部企业与园区在生命科学、绿色数码、产业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前瞻性、高质量合作项目。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跨国投资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园区招商系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深入钻研、主动谋划,积极争取、着力推动,发挥牵引带动作用,跑出“逆势上扬线”,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开发建设30年来,园区探索形成了“专业、协同、创新、亲商”的招商体系,发挥招商亲商领导小组、产业项目会商小组、重点招商项目建设指挥部、专题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各功能区、各部门积极联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推动项目引进推进,企业扩产投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引进培育一批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创新型项目,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获评国家级经开区投资促进优秀实践案例、联合国贸发组织“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

园区与时俱进,加强专业研判,推进精准招商优化亲商服务,鼓励探索创新。围绕“623”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分析和图谱研究,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引育产业引领型项目,形成产业支撑性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持续搭建海内外平台,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地设立国际商务合作中心,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依托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平台,设立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协助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合作、市场拓展、投资并购及返程投资,提供集成化、专业化服务,加快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向开放格局。通过专业服务、以商引商、招投联动、并购整合,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等,开拓项目渠道,支持企业发展。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主动、靠前、创新服务,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聚焦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特殊物品进出口、生物药分段生产试点、外资医疗机构、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医疗产品注册、国际人才引进、数字绿色发展等领域推进制度创新。 

园区坚持内外资并举、引进招商和引育扶持两条路并行,聚焦含“新”量高的央企、民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全产业链推进项目招引培育,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促进大中小、内外资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擎”。


新项目的落地为园区增产稳产、延链强链、创新升级、人才集聚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园区优质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认可。站在开发建设三十周年的新起点,园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继续加快引进一批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引领型项目,全力做好建设运营开工开业服务,继续用好中新合作、开放创新、自贸区等平台,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创新和更高质量发展。

编辑 唐晓雯
2024年9月24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