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说园区

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结硕果 开放发展闯新路

时间: 2024-11-18 09:17 |来源: |浏览量:|字号:

暑往寒来,岁时更迭,苏州自贸片区勤耕不辍,探索不止,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10项,其中13项在全国示范推广,53项在全省示范推广。五年来,苏州片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正加速成长为制度创新活跃、开放底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创新动能强劲、营商环境优越的自贸片区。

以改革促开放——

在苏州链全球 贸易投资更自由更便利

开放落地,自贸风起。开放加快推动了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投资贸易自由便利等领域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如今,高水平开放日益成为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往办理变更存放场所、账册周期调整、库存盘点等业务时,必须亲自前往窗口递交纸质材料,现在通过平台可以直接在线办理,还能实时追踪进度,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库力索法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晓莉口中的平台,就是苏州自贸片区海关部门创新打造的“保服通”保税服务平台。

该平台应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企业保税中期管理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实现加工贸易各项业务一站式优化服务,自2022年11月上线以来,已有400余家企业注册。

为保障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进得来、通得快、管得住”,南京海关联合苏州市人民政府推动江苏省首个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落地苏州片区,针对进口高风险特殊物品实行“企业生物安全控制体系评估+入境前综合评估和办理审批+入境后后续监管”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多个部门各自监管向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联合监管模式、从过去“批批审批”到如今“一次审批、多次购进”的转变。

药明巨诺是一家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每年都需进口人AB血清等商业化生产物料。加入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后,企业针对所需要的特殊物品从以往的“批批提交申请”,简化成了“一次性提出年度需求”。生物原材料进境后,口岸海关开展入境检疫后就快速通关验放,整体通关时间减少了40%。截至目前,已有4家企业的14项物品加入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

制度创新带来通关便利,也畅通进出口渠道。苏州片区“虚实结合”打造全方位进出口通道,力保外贸物流链供应链的顺畅稳定。2023年8月底,在吴淞江畔的园区港,三星电子家电(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滚筒洗衣机、空调外机等“白色家电”接受了查验。与以往口岸查验不同,这次企业选择在园区港采用“水水中转”模式,在当地办理转关、查验等手续,再装船、启运、接驳,最终经外高桥港驶向欧洲市场。“相比陆运,‘水水中转’能节约企业5%的运费,还能降低运营中的仓储成本。”该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谭美芳说。作为区内唯一水运口岸,园区港“水水中转”业务已然驶入“快车道”。

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于2023年底在苏州片区揭牌启用,实现上海机场口岸服务功能前置,为苏州及周边企业打造高效便捷的航空货运服务,进一步提升物流速度和效率。

对标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新加坡首个数字提单业务试点落地;编制形成了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规则的指引;率先推出并不断完善“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面向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保速通”“货站直提”等一批新举措落地见效……五年来,苏州片区以更深入的改革推动更大的开放,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描画出高水平开放“新图景”。

以创新谋跨越——

开新局育新机 “未来产业”蓬勃起势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是引领苏州片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组官方数据可见这一产业发展的速度:上市PD-(L)1类抗体药销售额占全国40%,管线境内外授权合作交易数占全国30%,顶尖人才数量、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临床批件数量、近三年企业融资总额占全国约20%,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制度创新播下的“种子”,孕育产业“开花结果”。五年来,苏州片区以通堵点、破难点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勇闯“无人区”,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扣上了“精密齿轮”。

根据产业特点、职业特质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类评价标准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的关键所在。早在2021年,苏州片区就积极完善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在专业职称序列中单独设立生物医药工程专业,填补国内职称在生物医药这一领域的空白。如今,6万余高层次人才汇聚片区,共同耕耘生物医药产业沃土。

2024年6月,省人社厅正式发函,在原开展生物医药工程副高级职称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授予正高级职称评审权,为苏州片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专技人才发展再添新空间。

随着一份特殊的国际包裹送达,普方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收到了急需用于药物临床前研发的氯化钠注射液,新药研发得以顺利开展,这也标志着“研易达2.0”全省首单落地。

“研易达”是《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的简称,解决的是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无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难”问题,打通研发供应链,从“生命源头”支持企业创新。该项制度创新举措自2020年推出以来,受惠面不断扩大。

到了2.0阶段,“研易达”将片区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便利化举措适用范围由未注册医疗器械扩大到未注册研发用药品、试剂、化学原料,两家企业共6种物品被列入江苏省首批“白名单”试点。

与“研易达”一样,已经实现2.0升级的还有《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研易购”,在打通研发和临床试验环节企业难以购买对照药品的堵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照药品购买范围和企业范围,并明确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限。

事实上,苏州片区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中攻关制度创新改革,打通“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制度性障碍,紧盯人才、土地、金融、法律等要素配置,探索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成果。

集成创新闯新路,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崛起。在这条千亿级赛道上,“研易X”系列制度创新体系形成了重要驱动力,成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一环。

ESG是环境、社会、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提出的重要理念。当前,这股绿色发展浪潮已经席卷金鸡湖,苏州片区率先布局、积极行动,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区域ESG白皮书,提请立项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ESG评价通则,率先建立区域ESG数字服务平台……对推动全国乃至全球各类经济开发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先行示范作用。锚定未来,苏州片区将构建“310”ESG产业体系,到2030年,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均实现翻番。

以创新为“翼”,五年来,苏州片区在产业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与跨越。这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拔节生长。

以改革优生态——

“试验田”结硕果 “含金量”变发展高质量

一头是有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另一头是有能力的服务企业,苏州片区推出的“智改数转网联”伙伴计划将供需双方巧妙连接起来。这一伙伴合作模式打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政策辅导、场景开放、供需对接、深度诊断、人才培训、金融支持等六大服务内容,解决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的量大面广、技术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提升需求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伙伴计划”实施以来,苏州片区共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3000个,带动技改投资超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片区依托产业链优势,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和供给,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023年5月,园区携手上海机场打造的苏州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将值机、行李托运等环节前置,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2024年5月,苏州城市航站楼进一步联通国际功能全面升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授权苏州城市航站楼专属三字代码“SZO”,中国东航率先推出优惠的空地中转联程国际机票。至此,苏州正式成为国际航线的“始发地”和“目的地”,更多人可以从苏州出发,链接全球。苏州片区联通世界,打造开放型经济“新窗口”,也为区域营商环境加上“新砝码”。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苏州片区于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已有6000多家企业启用电子劳动合同,10万多名劳动者签署电子劳动合同。2023年,“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便捷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案例获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

优服务、聚产业、造生态……苏州片区以改革为“雨露”,浇灌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片区的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全面落地,成功开展QDLP对外投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试点;深化“免证园区”数字化改革应用,推出“拟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一件事,办理时间从50多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出台人才新政30条、便利化外国人才新政19条,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闭环治理,“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构建涉外商事多元解纷新模式”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亮点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明确部署,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苏州自贸片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创造更多有特色、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勇当开路先锋,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新路径,努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编辑 唐晓雯

2024年11月18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结硕果 开放发展闯新路

时间: 2024-11-18 09:17 |来源: |浏览量:|字号:

暑往寒来,岁时更迭,苏州自贸片区勤耕不辍,探索不止,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10项,其中13项在全国示范推广,53项在全省示范推广。五年来,苏州片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正加速成长为制度创新活跃、开放底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创新动能强劲、营商环境优越的自贸片区。

以改革促开放——

在苏州链全球 贸易投资更自由更便利

开放落地,自贸风起。开放加快推动了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投资贸易自由便利等领域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如今,高水平开放日益成为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往办理变更存放场所、账册周期调整、库存盘点等业务时,必须亲自前往窗口递交纸质材料,现在通过平台可以直接在线办理,还能实时追踪进度,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库力索法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晓莉口中的平台,就是苏州自贸片区海关部门创新打造的“保服通”保税服务平台。

该平台应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企业保税中期管理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实现加工贸易各项业务一站式优化服务,自2022年11月上线以来,已有400余家企业注册。

为保障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进得来、通得快、管得住”,南京海关联合苏州市人民政府推动江苏省首个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落地苏州片区,针对进口高风险特殊物品实行“企业生物安全控制体系评估+入境前综合评估和办理审批+入境后后续监管”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多个部门各自监管向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联合监管模式、从过去“批批审批”到如今“一次审批、多次购进”的转变。

药明巨诺是一家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每年都需进口人AB血清等商业化生产物料。加入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后,企业针对所需要的特殊物品从以往的“批批提交申请”,简化成了“一次性提出年度需求”。生物原材料进境后,口岸海关开展入境检疫后就快速通关验放,整体通关时间减少了40%。截至目前,已有4家企业的14项物品加入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

制度创新带来通关便利,也畅通进出口渠道。苏州片区“虚实结合”打造全方位进出口通道,力保外贸物流链供应链的顺畅稳定。2023年8月底,在吴淞江畔的园区港,三星电子家电(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滚筒洗衣机、空调外机等“白色家电”接受了查验。与以往口岸查验不同,这次企业选择在园区港采用“水水中转”模式,在当地办理转关、查验等手续,再装船、启运、接驳,最终经外高桥港驶向欧洲市场。“相比陆运,‘水水中转’能节约企业5%的运费,还能降低运营中的仓储成本。”该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谭美芳说。作为区内唯一水运口岸,园区港“水水中转”业务已然驶入“快车道”。

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于2023年底在苏州片区揭牌启用,实现上海机场口岸服务功能前置,为苏州及周边企业打造高效便捷的航空货运服务,进一步提升物流速度和效率。

对标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新加坡首个数字提单业务试点落地;编制形成了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规则的指引;率先推出并不断完善“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面向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保速通”“货站直提”等一批新举措落地见效……五年来,苏州片区以更深入的改革推动更大的开放,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描画出高水平开放“新图景”。

以创新谋跨越——

开新局育新机 “未来产业”蓬勃起势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是引领苏州片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组官方数据可见这一产业发展的速度:上市PD-(L)1类抗体药销售额占全国40%,管线境内外授权合作交易数占全国30%,顶尖人才数量、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临床批件数量、近三年企业融资总额占全国约20%,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制度创新播下的“种子”,孕育产业“开花结果”。五年来,苏州片区以通堵点、破难点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勇闯“无人区”,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扣上了“精密齿轮”。

根据产业特点、职业特质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类评价标准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的关键所在。早在2021年,苏州片区就积极完善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在专业职称序列中单独设立生物医药工程专业,填补国内职称在生物医药这一领域的空白。如今,6万余高层次人才汇聚片区,共同耕耘生物医药产业沃土。

2024年6月,省人社厅正式发函,在原开展生物医药工程副高级职称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授予正高级职称评审权,为苏州片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专技人才发展再添新空间。

随着一份特殊的国际包裹送达,普方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收到了急需用于药物临床前研发的氯化钠注射液,新药研发得以顺利开展,这也标志着“研易达2.0”全省首单落地。

“研易达”是《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的简称,解决的是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无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难”问题,打通研发供应链,从“生命源头”支持企业创新。该项制度创新举措自2020年推出以来,受惠面不断扩大。

到了2.0阶段,“研易达”将片区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便利化举措适用范围由未注册医疗器械扩大到未注册研发用药品、试剂、化学原料,两家企业共6种物品被列入江苏省首批“白名单”试点。

与“研易达”一样,已经实现2.0升级的还有《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研易购”,在打通研发和临床试验环节企业难以购买对照药品的堵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照药品购买范围和企业范围,并明确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限。

事实上,苏州片区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中攻关制度创新改革,打通“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制度性障碍,紧盯人才、土地、金融、法律等要素配置,探索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成果。

集成创新闯新路,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崛起。在这条千亿级赛道上,“研易X”系列制度创新体系形成了重要驱动力,成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一环。

ESG是环境、社会、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提出的重要理念。当前,这股绿色发展浪潮已经席卷金鸡湖,苏州片区率先布局、积极行动,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区域ESG白皮书,提请立项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ESG评价通则,率先建立区域ESG数字服务平台……对推动全国乃至全球各类经济开发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先行示范作用。锚定未来,苏州片区将构建“310”ESG产业体系,到2030年,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均实现翻番。

以创新为“翼”,五年来,苏州片区在产业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与跨越。这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拔节生长。

以改革优生态——

“试验田”结硕果 “含金量”变发展高质量

一头是有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另一头是有能力的服务企业,苏州片区推出的“智改数转网联”伙伴计划将供需双方巧妙连接起来。这一伙伴合作模式打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政策辅导、场景开放、供需对接、深度诊断、人才培训、金融支持等六大服务内容,解决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的量大面广、技术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提升需求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伙伴计划”实施以来,苏州片区共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3000个,带动技改投资超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片区依托产业链优势,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和供给,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023年5月,园区携手上海机场打造的苏州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将值机、行李托运等环节前置,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2024年5月,苏州城市航站楼进一步联通国际功能全面升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授权苏州城市航站楼专属三字代码“SZO”,中国东航率先推出优惠的空地中转联程国际机票。至此,苏州正式成为国际航线的“始发地”和“目的地”,更多人可以从苏州出发,链接全球。苏州片区联通世界,打造开放型经济“新窗口”,也为区域营商环境加上“新砝码”。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苏州片区于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已有6000多家企业启用电子劳动合同,10万多名劳动者签署电子劳动合同。2023年,“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便捷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案例获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

优服务、聚产业、造生态……苏州片区以改革为“雨露”,浇灌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片区的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全面落地,成功开展QDLP对外投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试点;深化“免证园区”数字化改革应用,推出“拟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一件事,办理时间从50多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出台人才新政30条、便利化外国人才新政19条,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闭环治理,“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构建涉外商事多元解纷新模式”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亮点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明确部署,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苏州自贸片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创造更多有特色、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勇当开路先锋,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新路径,努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编辑 唐晓雯

2024年11月18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