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际科技园。图/SISPARK供
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开发区的标杆,而且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无论是早期的外向型经济还是21世纪后逐步布局的新兴产业,吸引并留住人对于苏州工业园区都至关重要。否则,一座工业园区便只会停留在工厂林立的阶段。
创建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想方设法聚拢人气,关键就是在工业园区打造“城市氛围”。有金鸡湖景区管理中心人士告诉我,金鸡湖景区的网络搜索热度在假期时甚至会在苏州众多景区中排名第一。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金鸡湖岸边的城市景观是30年来不断打造的结果,如今已经成为苏州这座古城城市天际线的代表,这可能是园区打造城市氛围的最好例证。
一座创建于1994年的工业园区如何被植入产城融合的理念?毕竟当时中国的城市化尚在启动初期。园区曾经的总规划师杨晓敏告诉我,新加坡方面主导的第一版规划便奠定了园区产城融合的基础,比如采取“夹心饼干”的城市布局,即核心区域留给公共服务设施,两侧是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以此最大程度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如今外界谈及中新合作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影响,很容易想到招商引资、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投入,但是在项目与资金之外,我们往往会忽视理念的影响。你很少能在苏州工业园区主干道旁看到企业或厂区的出入口,道路不像国内其他开发区那样呈现“鱼骨型”,这样既确保了道路通行效率,也让道路两侧的城市景观更加整洁,这便是来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规划理念。
新加坡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影响不止于城市规划层面。从创建初期精简行政机构,将一部分政府职能转交给法人机构更高效地完成,到园区转型升级时参考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的转型思路,众多来自新方的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苏州工业园区,这些理念也在30年的历史中完成了本土化。
苏州工业园区30年前的开放不限于项目与投资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于外来理念的包容与吸收,这可能才是园区成功的关键。
记者 陈惟杉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