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动态

三十而立国资同行|在水乡洼地中建起产业高地

——苏州工业园区奋进30载,国资国企坚持产业强区,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培育新兴产业

时间: 2024-11-22 18:57 |来源: |浏览量:|字号:

编者按

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30年前,国资国企与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一起创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成为建设的中流砥柱和发展的开路先锋,为城市建设、产业培育、战略转型、资本集聚、社会民生等发挥了骨干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成为苏州三大法宝之一“园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278平方公里土地上,苏州工业园区30年发展成绩单令人惊艳,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

“姑苏城东、低洼水田”如何华丽升级“创新之城、非凡园区”?30年间,国资国企引领带动,担当开路先锋,始终奔跑在产业培育的第一线,搭建出载体支撑、股权投资、平台服务等全维度培育矩阵,助力园区收获了产业创新的累累硕果,向着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力进发。

开放与创新并进

勇担使命逐梦一流产业高地

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从此,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并进行本土化创新,迈出了追梦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步。

时光荏苒。2024年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年。这名改革开放的“尖兵”,在开放与创新并进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坚持以产业立区,以产业强区,产业发展如何向“新”突破?

国资国企勇担使命,从2000年开始即向新兴产业全面聚焦,科技公司、中新创投、生物公司、纳米公司等国企先后成立,并按照园区“十个一”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总体部署,重点立足“选择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搭建一批公共平台、打造一个品牌展会”等基本思路,形成对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四大新兴产业的主体性支撑格局,助力园区从无到有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国资国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在培育新兴产业中,坚持错位发展、合理分工,除科技、生物、纳米和科教等产业类国企外,新建元集团、城市重建、恒泰控股等国企也以各自的角色定位助力产业腾飞,构筑新兴产业成长“生态圈”,在不同历史阶段,全力构建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产业地位相匹配的国有资本布局。迄今,以专业产业园为代表的国企产业载体群,以元禾控股、园丰资本为代表的国企基金管理机构,以各类专业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国企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了“载体支撑、股权投资、平台服务”为主体的全方位产业培育体系。

在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征程中,国资国企勇挑大梁、敢为人先,走在产业培育的最前线。当园区以更宽的格局视野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国资国企始终当仁不让,承担起骨干、支撑、引领、示范作用,在从“学习借鉴”向“合作借鉴”的加速跃升中逐梦未来。

开拓与创新同频

聚链成群把“顶层设计”变成“产业风景”

新兴产业往往意味着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园区国资国企主动融入并推动创新产业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培育体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把“顶层设计”变成“产业风景”,背后是国资国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

10月16日,2024产业园区国资高质量发展(上海)论坛举行,园区投控应邀参会,并发表题为“从产业园区到园区产业”的主题演讲,分享苏州工业园区国资国企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如今,园区国企已建成1000万平方米产业类载体,主导和参与的基金也成为培育优质企业项目的重要力量,国企各类服务平台成为政府服务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国资国企引领带动,成为园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

产业载体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融合资金链、人才链,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0年开始,园区国资国企以“园中园”形式和产业细分为原则,通过建设运营专业产业园,打造培育新兴产业阵地。经过20多年的建设运营,基本形成了覆盖园区四大新兴产业的产业园矩阵,并经过以点带面的发展,实现了从“产业园区”到“园区产业”的历史性演进,每一个产业园已不再是单纯地理位置上的IP,而是通过“产业园”这一产业核心组织形态,带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的“策源地”。

2024年新年伊始,元禾控股设立集成电路公司,SIP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开园,构建“一核多园”集成电路产业载体,搭建产业服务平台。6月,新建元集团开发运营的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开园,是园区前瞻布局ESG产业的标杆载体。9月,中新绿色数码港一期取得施工许可证,新建元携手新加坡吉宝有限公司、盛裕集团共同打造标杆绿色数字产业园,建设“净零碳智慧园区”。在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2024年,园区国企同样站到产业前沿,城市重建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全力打造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

开拓与创新同频,资本与载体同行。国有资本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坚持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近年来,园区国资国企持续加大资本性投入,尤其加大对产业基金的组建和参与力度,以资本杠杆作用为园区新兴产业添柴助燃,成为一股强大的产业发展推动力。

2024年是元禾控股走过的第23个年头。元禾控股的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国资国企金融创新的过程,紧跟园区产业转型的步伐,始终聚焦创新企业投资、科创产业服务、科技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融合,坚持国家使命、政府引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成长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股权投资机构。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基金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培育上市公司111家,母基金投资子资金180多支。

2020年,另一家国企基金管理机构园丰资本应运而生,坚守国资国企使命,突出政策性基金引领作用,以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母基金为两大抓手,以投促招、招投联动,锚定园区新兴产业突破口和增长点,通过资本运作服务园区新兴产业发展。成立以来,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决金额超100亿元,带动资金实现近5倍放大。2024年上半年,园丰资本在战略并购行业龙头企业上取得重大进展,助力重点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目前,包括元禾控股和园丰资本在内,园区国企累计参与管理基金190余支,投入园区的资金超90%都投向两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

而如今的园区国资国企,在服务产业发展上,已逐步打破了传统的“拿地—建设—出租”模式,更多从集聚产业、孵化项目、投资企业角度构建新体系,打造“产业载体+产业投资+创新服务”的发展格局,通过建立覆盖物业管理、物流仓储、企业咨询、创业孵化、股权投资、融资贷款等全周期的运营链条,构建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全程服务体系,不断实现从“房东”到“股东”再到“产业运营商”的角色转型。

在国资国企的引领带动下,园区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被行业看好。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药领域投融资案例120多起,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150万平米产业园内,就有20多家企业累计融资超24亿元。

高原向高峰攀登

前瞻布局加速孕育新质生产力

奔跑在开放的“试验田”,未来产业拼出“加速度”。

30年间,在产业技术、科创实力、投资前景、营商环境等衡量区域发展的各个维度,园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苏州国际科技园作为园区最早的国有科技载体,也是苏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核心载体,这里走出了上市企业21家、全球独角兽企业4家、中国独角兽企业3家,大模型赛道已有4个垂直大模型备案,占江苏省半壁江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聚集650多家创新药械企业,诞生上市药品48件,助力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和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一起位居国内第一梯队;苏州纳米城入驻企业超550家,上市企业5家,引进院士团队10个,培育市级以上人才330多人,其中国家级60多人。

截至目前,包括上述三个国企产业园和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在内,国企主要产业载体集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0多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90多家,培育了全区60%的上市公司,成为孕育科创种子、涵养创新生态的重要源泉,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能级提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4年初,园区公布了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路线图”:加快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作为产业升级的先行军,国资国企将持续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强化产业空间支撑,加大产业资金投入,提升平台服务能级,助力园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摇篮”。

展望未来,国资国企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将立足自身持续强化核心功能——找准“从0到1”“从1到10”和“从10到100”三个阶段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从1到10”阶段,以持续的载体和资本投入,增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节的培育功能,加大带动作用;以参与苏州实验室建设等方式,链接“从0到1”原创性科研突破;以基金投资、央地合作等方式,助力“从10到100”的产品量产,通过链接产业两端,在科技创新链条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在政府和科技创新企业之间,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科技创新。

踏上高原攀高峰,面对下一个30年,国资国企将与这座创新之城一起,创造未来、制胜未来。

编辑 园网

2024年11月22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